湖南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金融科技输出:究竟是红海还是蓝海?
网络整理 2023-09-22 15:28(原标题:金融科技输出:究竟是红海还是蓝海?)
金融科技输出是近年来包括持牌金融机构与非持牌机构转型发力的重要方向。
市场上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非持牌的科技公司抢着做特许经营的金融业务,而金融机构则抢着去做科技输出。然而时过境迁,以金融业务起家的各类非持牌机构,争先恐后撕去自己的金融标签,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科技属性。而手握牌照的金融机构,依然在试图证明自己不仅是金融机构,而是具有科技属性的金融科技公司。这看似颇为滑稽的现象背后,实则各有各的考量。
一、探索金融科技输出的利益考量
从非持牌机构来看,诸如助贷流量平台、数据服务公司以及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探索金融科技输出,既是在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外部严监管环境下,包括互贷新规、征信新规、数据断直连等政策组合拳之下去金融属性,谋求轻资产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内部管理运营中,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获客成本高企、重资产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的无奈之举。
从持牌机构来看,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从国有行到城农商行,纷纷成立科技子公司,试图以独立法人的模式,在母行体外探索科技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进而谋求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还有部分互联网银行、消金公司等,在主营业务之外探索新的增长引擎,从而提升或印证自身的科技属性,以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二、金融科技输出的市场现状
正如“金融科技”本身是一个宏大概念,讨论金融科技输出同样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红海抑或是蓝海,并没有明确可衡量的标准。今天的蓝海,可能就是明天的红海。你眼中的蓝海,也可能是我眼中的红海。红海深处,也可能是一片蓝海。
不论红海还是蓝海,既然是被业内广泛讨论,必然蕴含较大的商机。从需求端来看,仅从银行业的角度,宏观层面的数字化转型,中观层面的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微观层面的精准营销获客、贷中贷后监测预警等。从零售板块到批发板块,从总行到分支行,从前台营销到中台风控甚至后台人力行政,处处都蕴含着市场需求。在科技已经深刻嵌入和影响着银行业务的全领域、全流程、全场景的情况下,金融科技输出的市场需求真的很大。不仅是覆盖面大,而且细分领域的业务需求深不见底。此外,需求很旺盛、很紧迫。
但遍地黄金之下,反而更容易让供给侧的服务机构陷入迷失,无从下手。
接着再来看供给侧。需求侧的百花齐放,必然引来供给侧的百家争鸣。科技输出服务的供应商,银行系的银行科技子公司、互联网银行及消金公司等自不必说,监管部门如央行旗下的几大金融科技公司,银保监牵头成立的融联易云等。传统老牌的IT厂商,如主打核心系统的长亮、神码,信贷系统的宇信,互金平台的科蓝等,以及服务器领域的浪潮,当然,还有各大互联网平台巨头,他们都是金融科技输出市场中的佼佼者。当然,还有电信运营商的中移金科、天翼科技、联通数科,以及各类助贷平台等。当然,上述是从宽泛的视角,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类科技服务供应商。每一个细分领域(如营销、支付、征信等)、细小环节(如贷后管理中的催收)上,都存在着各类的专业服务机构。
三、金融科技输出的路径选择
前文从供需两端,分析了金融科技输出的市场情况。需求市场很大,同样,供给类型也多种多样。那么目前的市场供需是否匹配呢?还是从银行业的视角来看,一方面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需求嗷嗷待哺,银保监会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到“将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近期还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免费向城商行、农商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另一方面,不少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尚未摸索到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传统IT厂商在服务中小银行时面临场景和运营能力不足问题,而各大互联网平台则面临着业务合规的整改等等。
笔者认为,总体来看,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这一大课题下,存在诸多共性的科技需求,但不同类型的银行、银行的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又各自存在诸多个性化需求。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各机构的服务产品特色化不足,特别是基础服务同质化严重,进阶服务能力参差不齐。比如数据服务类,各机构所接入的数据源,基本相差不大,而在数据加工整合方面,又大多浅尝辄止,深度不够,难以满足银行个性需求。
基于此,笔者认为,开展金融科技输出,应该先弄明白三个问题:
一是自己有什么,优势在哪里。比如同样是主打核心业务系统,兴业数金作为银行系科技子公司的探路者,依托兴业银行银银同业的优势,重点服务城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既与母行形成了战略协同,也在服务中小金融机构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护城河。而建信金科六年磨一剑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则输出给了恒丰银行,助力恒丰银行的敏捷转型,树立业内标杆。只有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错位服务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才能找准切入点。
二是自己能不能干,能力是否匹配。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服务的切入点,就要问问自己能不能干成,能不能干好这个服务工作。科技输出产品大多具有标准化特点,但服务客户必然面临诸多个性化需求,实践中就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心态上能否适应作为乙方服务的心态,不论是商务条款还是售后运维,特别是对于持牌机构而言,甲乙方思维的转换不是流于口头形式,而是贯穿于服务全流程。另一方面,需求管理方面,面对客户的个性化改造需求,与自身迫切的业务发展需求,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如何协调两方需求的差异?对于个别小机构而言,需要认真评估,目前自己的研发和运维能力,是否能够充分满足内部的业务发展需求?如果连自身的业务需求都难以满足或捉襟见肘,又何谈输出一说?现在的科技输出,早已不是简单的售卖系统,而是一套全流程的服务体验。科技核心能力,不是自吹自擂而来,而是市场检验所形成的口碑。
三是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中小银行所需要的,不仅是科技产品服务,而是基于业务理解的科技产品服务。很多中小银行面对监管要求、面对市场动态,不知道如何着手,更多希望通过科技服务商,了解同业情况,进而结合本行特点,做些个性化改造。这就要求服务供应商要能理解银行的需求,了解银行的市场特点、客户结构、产品特色、发展方向。很多中小银行认为,系统上线容易,系统使用和发挥效果难。而不少供应商则认为,系统上线交付,合同完成回款,一切万事大吉。殊不知,上线只是开始,持续使用发挥出业务价值才是归宿。系统只是工具,与业务结合并促进业务发展才是目的。
本文讨论更多围绕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来展开,但金融科技输出的对象,不仅是银行机构,还有企业类客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幕也已悄然拉开,未来以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切入金融服务,也是必然方向。当然,还有政府类客户,比如政务的数字化,其中各地政府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所搭建的地方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也是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兴业数金旗下的福建省金服云有限公司,所搭建和运营的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已初显成效。关于各地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后面单列一篇,此处不再赘述。
总体而言,金融科技输出市场前景广阔,关键是找准服务切入点,结合具体业务特点,做小做深做细做实,持续运营。于金融机构而言,科技能力是参不了水分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的科技实力真正够强,才能把科技能力输出、赋能给同业伙伴,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李林鸿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标注:信息网——金融科技输出:究竟是红海还是蓝海?
- 搜索
-
- 2023-09-22城头变幻大王旗?翘尾行
- 2023-09-22强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 2023-09-22金融科技输出:究竟是红
- 2023-09-22周期中的信用卡:风险之
- 2023-09-22利率3%,史上最豪华承销团
- 2023-09-22国金早报|教育部要求“
- 2023-09-22非法集资的资金出借给他
- 2023-09-22浙江省三地累计报告确诊
- 2023-09-22楼市“三支箭”全发出 房
- 2023-09-22未央今日播报:四部门发
- 2021-03-22民生改善40年巨变:居民人
- 2022-07-14中国美妆市场生机勃勃
- 2022-07-14河北南宫“首例病人”感
- 2022-07-14上海银保监局:3.39亿元经
- 2022-07-14【机会挖掘】农机购置补
- 2022-07-14中国5月财新制造业PMI微升
- 2022-07-14国家统计局:制造业投资
- 2022-07-14史上最“燃”五一小长假
- 2022-07-14评论丨应该创造更好的发
- 2022-07-14非法集资案件研究:银保
- 2023-09-22城头变幻大王旗?翘尾行
- 2023-09-22强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 2023-09-22金融科技输出:究竟是红
- 2023-09-22周期中的信用卡:风险之
- 2023-09-22利率3%,史上最豪华承销团
- 2023-09-22国金早报|教育部要求“
- 2023-09-22非法集资的资金出借给他
- 2023-09-22浙江省三地累计报告确诊
- 2023-09-22楼市“三支箭”全发出 房
- 2023-09-22未央今日播报:四部门发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